适时更换润滑油是发动机可靠润滑的保证。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同时也会有一些消耗,使数量减少,不断向润滑系中添加一些新油,只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而不能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延长,润滑油的性能会变得越来越差,以至给发动机带来严重后果。如使发动机内沉积物急剧增多,动力性能下降,零件早期磨损,较终导致功能故障的产生。为了确保发动机长期正常运行,降低磨损,必须按规定及时更换润滑油。 厂家推荐的换油期是在产品试验后或参照同类产品确定的,它是以发动机安全运行为目的,并考虑到不同工作条件和恶劣环境等情况,因此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偏于保守。 有关*发现,有的车辆换油期可以比推荐换油期延长1倍-2倍,因此根据汽车厂家推荐时机换油有时会带来一定的浪费。比较经济、合理的换油方法是按质换油,即根据在用油品的某些指标变化程度来确定换油时间。 对于缺少油品化验设备和化验人员的单位,可在油品接近厂家推荐的换油期时采用一些简易快速检测方法如斑点检测来判断油品质量变化情况。 在换油时间的确定上要注意消除以润滑油颜色变黑作为更换依据的误区。据了解,有不少驾驶员看到润滑油的颜色变黑,就认为油品已严重变质,而将其更换,造成浪费。 对于早期没加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使用中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净分散剂,目的是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碳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 减少发动机高温沉积物的生成,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变质。使用中的润滑油是否严重变质、需要更换,应主要根据润滑油的理化指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来判定。 1.燃烧准备阶段(滞燃期) 从燃油喷入到着火开始这一时期为燃烧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燃油需加热、蒸发、扩散并与气流混合等物理准备过程,以及分解、氧化等化学准备过程。 2.速燃阶段 从着火开始到气缸内出现较高压力时止的这一阶段。当少量柴油着火以后,可燃混合气的数量继续增加火焰迅速传播,燃烧速度加快,放热速率高。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 但压力升高过快时,会使曲柄连杆机构受到很大的冲击载荷,并伴随有尖锐的敲击声,柴油机工作粗爆,这种情况应予以限制。为使柴油机工作平稳,较大压力增长率不应**过292kPa~588kPa/1°(曲轴转角)。 3.主燃阶段(缓燃期) 从爆发压力出现点到较高燃烧温度出现点之间的阶段为主燃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喷油已经结束,大部分的燃油在此期间燃烧,放出总热量的约80%左右,燃气温度上升到较高点。但由于活塞的下移,气缸容积增大,所以气缸内的压力变化不大。供油在这一阶段结束。 4.过后燃烧阶段 从较高燃烧温度点到燃烧结束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氧气已大量消耗,后期喷入的燃油就没有足够的氧气与之混合进行燃烧,加之活塞的进一步下移, 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有较大的下降,使燃烧条件更加恶化,以致燃油燃烧不完全,出现排气冒黑烟现象,使有关零部件热负荷增加,影响柴油机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所以应尽量减少后燃期的燃烧。